原料暴漲40%!多化工企業集體漲價!
近日,涂料巨頭日本關西涂料銷售株式會社宣布,自9月20日起,對涂料和稀釋劑產品實施5%-20%的價格上調。這一消息的發布,再次將行業所面臨的成本壓力清晰地推向了公眾視野。
企業計提漲價,背后是原材料超40%的漲幅
近幾年,關西涂料都會在年中進行一輪價格調漲,漲幅基本維持在
5%——15%左右。而今年的漲價雖然來得稍晚一些,但幅度卻有了明顯提升。與此同時,眾多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陸續加入了漲價陣營。
多重原材料同步漲價,正讓企業陷入一場無死角的“全方位成本圍剿”。從溶劑到助劑,從基礎化工原料到核心功能添加劑,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上漲如多米諾骨牌般層層傳導,形成了成本壓力的閉環。這種
“多點開花”的漲價潮,讓企業既無法通過單一環節的成本控制來對沖風險,也難以借助供應鏈替代來轉移壓力——無論是生產端的原料采購,還是配方端的性能調配,每一個環節都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剛性約束,最終形成了“原料漲-成本升-利潤薄”的連鎖困境,這無疑考驗著企業在成本重壓下的生存智慧與轉型能力。
原材料漲價是被逼?“虧損潮”席卷化工產業鏈
企業將漲價歸因于原材料壓力,而原材料廠商同樣有苦難言,不少化工廠商表示漲價實屬被逼無奈,部分產品價格已跌至歷史低點,經營面臨成本與市場的雙重擠壓。
當下,涂料行業正遭遇終端市場降級與產業價值被低估的雙重困境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頭部企業選擇明面漲價,這不僅是企業在成本重壓下的自救之舉,更是向市場傳遞堅守品質、拒絕低價惡性競爭的一種態度。然而,僅憑個別企業的努力遠遠不夠,這種突圍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發力。上下游企業應攜手摒棄走低端路線的固有思維,擺脫內卷與內耗的不良競爭模式,將重心放在技術創新、品質提升和價值創造上。只有這樣,才能讓企業在當前的困境中實現自我救贖,也才能推動整個行業走出困局,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。
 
					 
					